近日,長江日報記者從湖北省自然資源廳網站獲悉,由省自然資源廳監制、省地圖院編制的《荊楚文化故事地圖》成功躋身第31屆國際地圖制圖大會,全國僅有兩套故事地圖類作品參展。
據悉,第31屆國際地圖制圖大會將于8月在南非開普敦舉行,這場由國際地圖制圖協會(ICA)主辦的科學技術會議,每兩年舉辦一次,是國際地圖學領域最高的交流平臺,也是世界地圖制圖界的學術盛會。
地圖包羅萬象,含有自然科學、民俗文化、美食文化、非物質文化遺產等。通訊員供圖
記者看到,這套《荊楚文化故事地圖》與傳統意義的地圖截然不同,古樸泛黃的色調、惟妙惟肖的手繪細節,整體風格為現代水墨畫風,用地圖集的外在形式成套展示系列地圖,大大顛覆了大眾對于地圖的印象。地圖不再是抽象的線條,而是充分展示湖北每座城市不同時期的政治歷史背景,以及自然科學、民俗文化、美食文化、非物質文化遺產、經濟與科技發展等。
《荊楚文化故事地圖》主編汪冰向記者介紹,自己曾帶領團隊成員先后前往各級博物館、文化館、紀念館、史志研究中心等76家單位,足跡遍布湖北市州。本次入選的《荊楚文化故事地圖》以湖北省17個市(州)為單元,地圖為主線,輔以各地的詩詞、文學、繪畫、象形符號等文化故事,將深藏在歷史記憶里的場景串聯起來,做到以地圖的視角實現對荊楚文化的可視化傳播。
荊楚文化故事地圖之恩施篇。通訊員供圖
該系列地圖分別有《荊楚風韻 江城武漢》《禹劃九州 始有荊州》《千古帝鄉 古城襄陽》《青銅故里 山水黃石》《車城十堰 武當勝境》《中國好山水 天賜恩施州》等,共217個專題、183幅專題地圖、472個精繪景觀小品以及200余名古代名人的彩色素描。展現城市獨特的地域特征、起源演變、歷史沉淀和文明發展脈絡。
“這些惟妙惟肖的手繪標志,其中一筆一畫都嚴格遵從了地圖學的基本規則,各要素之間的地理位置空間關系與自然環境的總特征相統一。這是一套將地理學、地圖學、歷史學、生物學、考古學和藝術深入融合的地圖?!毕嚓P負責人向記者表示,本次《荊楚文化故事地圖》有幸代表中國,作為參展作品亮相會場,希望借文化地圖講述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荊楚文化、歷史故事,為世界認識湖北、了解湖北打開新的窗口,傳承荊風楚韻,筑牢文化自信。